
- 製造高麗蔘的目的
高麗蔘以野生狀態採取,並未經特別的加工,生吃或煮開後攝取,然而由於野生高麗蔘根據季節不同、地點不同,開採結果也不同,因而造成無法達到要求,因此迫切需要加工和儲藏方法。
水蔘含有70%左右的水分,若直接儲藏或搬運,容易折斷、腐爛,古代中國和韓國把採收的水蔘用水清洗去除泥土後在日光下乾燥,製成現在的白蔘。通過實踐,人們漸漸知道了採取這種方法。在長期保存過程中,按照處理方法的不同,其品質和藥效也不同,因此研發出了把水蔘蒸熟的紅蔘加工法。
水蔘含有70%左右的水分,若直接儲藏或搬運,容易折斷、腐爛,古代中國和韓國把採收的水蔘用水清洗去除泥土後在日光下乾燥,製成現在的白蔘。通過實踐,人們漸漸知道了採取這種方法。在長期保存過程中,按照處理方法的不同,其品質和藥效也不同,因此研發出了把水蔘蒸熟的紅蔘加工法。
- 高麗蔘製作方法的變遷
時間 | 蒸蔘 | 乾躁 | 包裝 | 品質管理 |
1960年代以前 | 蒸籠形態 | 日光乾燥 | 韓紙 | 經驗和熟練 |
1960年代 | 檔櫃式的蒸蔘機,手動調整 | 日光乾燥 | 韓紙和木盒 | 經驗和熟練,因制定專賣法而建立品質標準 |
1970年代 | 傳送帶式大型蒸蔘裝置 | 1次乾燥:烘乾 2次乾燥:晝間日光乾燥 夜間和雨天:烘乾 |
韓紙+真空+鐵罐 | 經驗和熟練,因制定專賣法而建立品質標準 |
1980年代 | 以電腦進行控制溫度和時間管理 | 1次乾燥:烘乾 2次乾燥:晝間日光乾燥 夜間和雨天:烘乾 |
韓紙+真空+鐵罐 | 施行KGMP (優秀醫藥品製造標準) |
1995年代 | 以電腦進行控制 | 以電腦進行控制 | 韓紙+真空+鐵罐 | 發佈高麗蔘產業法後自律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