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蔘保健醫學

高麗蔘在藥效成分方面的優越性


自古以來,韓醫學將高麗蔘與其他人蔘區別開來,將其視爲稀有珍品。這是數千年來廣泛使用而得出的非常自然的臨床結果。雖然還沒有具體的數字統計,但是韓醫學專家和普通人都已經認識到高麗蔘優越性和獨特性。各國人蔘用途各異,即使用途相同,其藥效也不同。不同人蔘在藥效上存在明顯差異,高麗蔘可滋養強壯,改善和治療糖尿病,穩定身心,激發腦活力、改善和治療消化系統和呼吸道疾病,以及增強循環系統的活力等,是幾乎對身體的所有部位有效果的靈丹妙藥。與此相比,美國蔘只對治療神經系統、呼吸系統和血液疾病有作用,田七蔘則只應用在血液疾病的治療方面。因此,迄今爲止,高麗蔘是其他人蔘無法比擬的珍貴品,市場上以高價流通是理所當然的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吉林省附近地區與韓國一樣,長期以來一直栽培高麗蔘(P. ginseng)。但中醫學專家普遍認爲,吉林產高麗蔘在藥性治療和身體保養方面都不如韓國產高麗蔘,因此若將吉林省的人蔘用在同樣的疾病治療中,服用量最好增加50%至100%
 
  • 高麗蔘含有多種人蔘皂甙(ginsenosides)1)
人蔘屬(Panax)植物富含皂甙,且種類繁多。這些植物產生的各種藥理功效大部分與皂甙密切相關。尤其是,高麗蔘含有的皂甙種類最豐富,其組成比例也有著其他人蔘無法比擬的均勻性。到目前爲止,已經從高麗蔘中提取被命名的人蔘皂甙有38種,根據配基的結構特點可分爲二醇系(diol)、三醇系(triol)和齊墩果烷系(oleanane)三個系列。人們已經認識到,有抑制中樞神經作用的原人蔘二醇(protopanaxadiol ,diol)系和有使中樞神經興奮作用的原人蔘三醇(protopanaxatriol,triol)系,在體內發揮的藥理作用互不相同,高麗蔘含有的二醇系和三醇系的比例爲1比1.5。整體上,高麗蔘與同一屬的其他植物相比,更均勻的含有這38種皂甙成分。

美國蔘含有的皂甙(saponin)種類並不多,僅有19種,而且主要是人蔘皂甙Rb1和Re,這兩個成分占70%以上。二醇系和三醇系皂甙的比例爲1比2,二醇系皂甙相對高於高麗蔘。田七蔘含有的皂甙種類有29種,人蔘皂甙Rb1和Rg成分占絕大多數,所占比例達85%,缺乏高麗蔘所含皂甙的多樣性。尤其是二醇系和三醇系的比例爲1比0.75,不同於高麗蔘和美國蔘,其三醇系皂甙含量更高。

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出,美國蔘有19種人蔘皂甙,大大少於含有38種皂甙的高麗蔘,尤其是,原人蔘三醇系皂甙更少於高麗蔘。原人蔘三醇系皂甙具有抗疲勞,抗壓力,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,增強體質,防輻射等作用。並且,從藥理效能角度來看,高麗蔘因爲含有發揮不同藥理效能的多種人蔘皂甙,其生理活性也更強、更豐富。另外,同一種植物因栽培環境不同,其含有的皂甙成分結構也不同。目前,中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地都大量栽培高麗蔘(P.ginseng),但日本和中國栽培、加工的紅蔘的皂甙含量明顯低於韓國的高麗紅蔘,其中含有的三醇(triol)系皂甙含量也相當低2)
 
  • 高麗蔘除皂甙以外,還含有許多有益成分
① 聚乙炔(Polyacetylene)化合物
從高麗蔘中提取出了10多種以上的聚乙炔化合物,這些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3,4)、抗血小板作用5)和抗氧化活性6)等功能。利用高速液相色譜(HPLC)和氣相色譜(GC)對各國人蔘的最主要聚乙炔--人蔘炔醇、人蔘環氧炔醇、人蔘三醇含量進行了分析7)。結果顯示,高麗蔘聚乙炔含量比田七蔘和美國蔘分別多含高出約30%和60%。而且用異地栽培的同一種P.ginseng人蔘加工的韓國紅蔘、日本紅蔘、中國紅蔘,在成分含量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。

② 香味成分
自古以來,韓國紅蔘就具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紅蔘的香味。據感官檢驗結果,韓國紅蔘很香、很甜,中國紅蔘則有幹樹根味兒和乾草味兒8)。另外,利用氣相色譜(GC)對各不同人蔘的揮發性成分進行的分析也顯示,雖然模式相似,但含量上存在很大差異。韓國紅蔘的主要成分是ß-patchoulene,而中國紅蔘的主要成分爲ɤ-muurolene8)

③ 酸性多糖體
多糖體是由許多糖組成的分子量達數萬以上的化合物,近年來,不斷發現多種多樣的生理活性,對其進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。研究結果顯示,高麗蔘中發現了21種具有降血糖作用panaxan A-U,具有生體防禦作用的含蛋白質的多糖9),以及抗補體活性多糖體10)。酸性多糖體可以抑制具有脂肪分解作用的毒激素( toxohormone-L)的活性11),增強免疫力。對各國人蔘含有的酸性多糖體含量進行的比較分析結果表明,高麗蔘的酸性多糖體含量遠高於美國蔘或田七蔘。(表三)12)

表三. 各國蔘酸性多糖體含量比較a)
高麗蔘 b) 田七蔘c) 美國蔘d) 高麗紅蔘b)
0.30 0.21 0.20 0.71





(單位: O.D. at 525nm)
a) Extraction for 1 hr at 80℃
b) P. ginseng c) P. notoginseng b) P. quinquefoli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