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麗蔘的韓醫學臨床事例及配方
高麗蔘的韓醫學臨床事例及配方
2019-01-16
- 高麗蔘配方的特徵
高麗蔘是在韓國、中國、日本的傳統醫學系統中最廣泛地被利用的藥材之一。高麗蔘不僅能單獨發揮功效,還能與其他藥材配合起來,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,改變藥劑作用的方向,亦有減輕毒性的作用。高麗蔘被單獨應用於腦中風、産後出血、精疲力竭、消耗性疾病的治療上。
- 各症狀的高麗蔘配方
| 症狀 | 配方名稱,或與人參配合的生藥材 | 備註 |
| 虛弱、疾病引起的元氣虛脫、心理壓力 | 十全大補湯 | 補氣救脫 |
| 低血壓 | 獨蔘湯、高麗蔘芎归汤 | 益血複脈 |
| 神經衰弱,自主神經絮亂 | 歸脾湯 | 養心安神 |
| 糖尿 | 滋陰營養湯、生地黃飲子 | 生津止渴 |
| 傷口或腫瘤 | 加味十全湯、滋腎保元湯 | 托毒合瘡 |
| 產後頭暈 | 藿香、木瓜、橘仁 | |
| 長期腹瀉 | 白朮、吴茱萸 | |
| 精神不安 | 龍齒 | |
| 嘔吐、噁心 | 丁香、柿蔕 | |
| 肺氣虛弱引起的哮喘 | 五味子 | 補脾定喘 |
| 元氣虛弱引起的嘔吐 | 半夏 | |
| 命門堵塞 | 代赭石 | |
| 發燒、出汗、脈搏虛弱 | 石膏 | |
| 肚子脹 | 紅楠 | |
| 陽氣虛弱引起的出汗、怕冷 | 附子 | |
| 肺氣不足、腎氣弱 | 熟地黃 | |
| 因出汗多而陽氣不足 | 黃芪、芍藥、五味子 | |
| 手足涼、蒼疲勞白、大便稀溏、疲勞 | 附子、乾薑肉雞 | |
| 心臟虛弱引起的寒痛 | 沉香、白茯神 | |
| 凌晨腹瀉 | 五味子、吳茱萸、補骨脂、肉豆蔻 | |
| 陽痿 | 以高麗蔘為君,鹿茸、巴戟肉從蓉、五味子、菟絲子、 山茱萸、熟地黄、麥門冬、枸杞子、杜仲、栢子仁 | |
| 出產後說不出話 | 石菖蒲、蓮子肉 | |
| 子宮出血 | 地黄、阿膠、麥門冬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、續斷 | 杜仲 |
| 眼睛模糊 | 甘菊、當歸、地黄、枸杞子、蒺藜、甘草、柴胡 | |
| 脾臟陰氣虛弱 | 酸棗仁、龍眼肉、白芍藥、甘草、大棗 | 健脾 |
| 血虛引起的腹痛 | 白芍藥、紫甘草、 | |
| 腰痛腹瀉 | 乾薑、白朮、紫甘草 | 止潟 |
| 津氣虛、氣無法歸原,由此引起的胸悶、肋下悶 | 沉香、白芍藥 | |
| 胸悶 | 白朮、白茯、木瓜、藿香、紫甘草 | |
| 小便 | 牛膝、大魁、鹿角膠 | |
| 驚嚇引起的癲癇 | 牛黄、犀角、天竺黄、釣鉤藤、丹砂、石雄黃 珍珠 白茯神、遠志 |
|
| 妊娠中嘔吐 | 白朮、烏藥、香附子、桔皮、竹茹 | |
| 容易受驚嚇 | 茯苓、遠志、益智仁、酸棗仁、麥門冬 |